这部作品发布之后没几天,其评价就跌至六分以上,原本是部口碑不错的末世题材电影,后来风格发生了转变,这种调整到底是开拓了新方向,还是走向了失败,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。
评分下滑争议大
《惊变28年》登陆视频平台后,评价很快降低,现在分数停留在六点以上。它跟前两部恐怖片很不一样,让期待看惊悚的观众大失所望,因为电影里真正让人紧张的部分不多。但另一方面,也有人认为,如果从末世求生的角度分析,电影里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。
故事围绕男孩转
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史派克的男孩,他的父亲带他一起去猎杀丧尸,并且把这说成是成长的仪式。旅途中,他们遇到了巨大的丧尸追杀,还碰到了医生和患病的母亲。上一部的丧尸非常恐怖,这一部的丧尸有些连走路都很困难,危险性小了很多。父亲一路上教育儿子,对待丧尸要毫不留情,只要见到就必须消灭。
理念对比很明显
父亲和医生的观点大相径庭。父亲让儿子用箭射杀悬挂的丧尸,认为它们无情无义应当被消灭;医生则不主动攻击丧尸,甚至为怀孕的丧尸提供分娩帮助。这种差异在影片中反复出现,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求生意志。史派克母亲身患重病,医生表示无法治愈需要火化,而母亲生前却渴望上学,希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。
情节设置不合理
影片中的许多场面缺乏逻辑性。例如,将主要丧尸击昏后没有立刻消灭它,斯派克突然听从医生的建议,决定火化母亲。导演可能意图展现少年成长的迷茫,但这些情节显得很突兀,令人费解。在疫情过后观看这类末日题材的电影,很容易与现实产生联系,人类与病毒持续共存的状况,和电影里呈现的两种生存方式,仿佛对应着现实中的不同教育观念。
教育思考有体现
影片触及了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教育议题,研究怎样引导孩子认识生死。专业人士指出“死亡是必然的”,以此倡导把握现在,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多数人更在意生存期间所取得的成就。有个情节展现孕妇染病分娩,婴儿一出生就离世,意图揭示生命的易逝,但表现方式显得很勉强。某角色起初不愿反悔,后来又转变了想法,情节的转换缺乏合理性。
思考价值待琢磨
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,不过它的叙事手法让人难以理解。评分不高可能是因为它改变了类型,不过其中有些观点确实值得思考。史派克最后独自离开,就像我们面临选择时,必须自己决定该听从谁的意见。电影引发了很多思考,但具体该怎么做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。
观看过这部褒贬不一的《惊变28年》之后,你倾向于相信医生的观点,还是更支持父亲所持的立场,欢迎在留言区表达你的见解,同时记着点个赞,把这篇文章传给其他人。